第三节 佛教礼仪和节日
一、佛教寺院的组织和管理
住持:寺院负责人;
首座(荣誉职称);
监院:库房的主管;
都监:监院顾问;
维那:禅堂负责人;
知客: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内外日常事务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
副寺:主管财务;
书记:主管文书;
知藏:主管和保护经藏;
知殿:主管殿堂香火;
知浴:主管浴室;
典座:大寮的主要负责人,寺院的生活总管;
库司:主管采购物品 ;
寮元:云水堂负责人 。
二、佛教的称谓
法师: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
三藏法师:指精通经律论三藏,能为人讲说的僧人。
经师:指善于诵读经文或精通经藏的僧人。
律师:对善于记诵或讲解律藏的僧人的敬称。
论师:指精通论藏、善于讲解经义的僧人。
禅师:指通达禅理、善修禅定的僧人。
阿阇黎:又作大阿阇梨、阿只利,略称阇黎。译作教授、轨范师、正行者。指能矫正弟子们行为并给予教授之僧,故又称导师。密宗指灌顶师等。
上师:为藏语“仁波切”的汉译,一般指具有一定学位、能为人传法灌顶的阿阇黎。又称金刚上师。
活佛: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意思是“转世者”或“化身”。而汉族人习惯将他们称为“活佛”。
长老:指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等。
上人:指内有智德、外有胜行的僧人,以喻其出类拔萃,在人之上,故有此称。后泛用作对德行兼备之僧的尊称,亦用于对一般僧人的敬称。
大德:梵语婆坛陀,指有大德行的僧人,后泛指高僧。近代以来,使用范围扩大,凡对有德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都以“大德”一词来尊称。
大师:佛经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众生之师范者,称为大师。汉地通常将人师中之通晓佛教教义且有盛德者尊为大师。原有较严格的规定,不可妄称,往往由朝廷封赠。后泛指有德行之僧,甚至用于对一般僧人的尊称。
师父:对僧人的敬称,犹言以师、父般的礼敬。
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导人于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胜友等。
善男信女:泛指一切归信佛法、一心向善的佛教徒。佛经中常称作“善男子、善女人”。
贫道:为僧人的自谦语。僧人以道德为尚,而自谓道贫德乏,以示惭愧、自谦。
禅和子:亦称“禅和者”,指一般禅僧或参禅的伙伴。戒子:指戒场中求授三坛大戒之僧人。
释子:即僧徒。僧人出家,从释迦之教,皆舍本姓而从佛姓,故名释子。
衲子:僧人自谦语,又称做衲僧,因禅僧多穿一身带补丁的衲衣游方各处而得名。
佛子:众生受佛戒者之称;又为菩萨之通名,因其能绍继佛种;又总称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具有佛性。
弟子:随师受教者之称。一、佛弟子,佛教徒均皈依三宝,故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而自称为弟子。因学于佛陀之后,故称弟,闻佛法而生解,故称子。二、对亲教师而言。三、亦可作自谦之词。
施主:原为佛门中人对施舍者的称呼。后来成为僧人对来寺院进香礼佛者的敬称。
龙象:喻指修行勇猛、具大力量的人。多用来称赞住持正法的出家人,称之为“法门龙象”。
檀那:意译为布施,即给予、施舍之意。《翻译名义集》卷一:檀那又称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后引生为施主之称。
菩萨:义为觉有情、大心众生。本指大乘佛教修到一定果位的圣贤。
护法:护持佛法。上自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保护佛法之人,皆称之为护法。常用于僧人对居士的敬称。
三、佛教的戒律
五戒与十善: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沙弥十戒: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居士戒:五戒,八关斋戒。
具足戒: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为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的戒律,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四、佛教的礼节和仪式
(一)佛教主要仪式
中国佛教的仪式,叫做“行法仪式”,又统称为“忏”或“忏法”。而“忏”主要用于佛教各种“法会”(俗称“道场”)。
1、度僧。2、受戒。 3、传戒。 4、传法。5、布萨。 6、朝山。7、参。 8、打七。 9、上堂。 10、行像。 11、施食。 12、拜忏(忏法),也叫礼忏,是依照忏法礼佛诵念、忏悔罪业的佛教活动。 13、坐禅,是佛教徒的必修课。
(二)佛教基本礼节
1.礼拜。2.南无。3.合掌。4.问讯。5.互跪。6.长跪。7.顶礼。8.绕佛。9.五体投地。
五、佛教的节日
1、浴佛节: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日,农历四月八日。
2、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
3、腊八节:在农历腊月初八。是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
4、涅盘节:释迦牟尼佛涅盘纪念日。农历二月十五日。
5、传大召:是藏传佛教一种仪式,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
6、传小召:藏历每年二月下旬,为期十天,进行有关宗教活动。由于规模小于传大召法会,故名。
六、佛教的教旗、标志和象征物
1.佛教教旗
佛教教旗是美籍波兰人奥尔高特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六种光色为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
2.佛教的标记(“卍”)和法轮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是佛陀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 。
佛教借用“轮”来比喻佛法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谓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
3.莲花
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著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佛门弟子一心向善,天天念佛,称之为“口吐莲花”。佛家比喻苦中得乐为“归宅生莲"。
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