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禅对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2-22 21:08

周小龙,陈胜国[1]

(中共赣州市委统战部,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禅宗史上,自六祖慧能后,被奉为“祖”的,唯马祖一人。马祖广建丛林,培育人才,开创了新的禅机时代,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也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机缘。马祖禅以江西为中心(马祖驻锡赣州28年,马祖禅思想发轫、成熟于赣南),继承菩提达摩以来,特别是慧能、怀让禅的主旨,融汇创新,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禅宗的修行、悟道方式,促使南禅进一步发展,并如星星之火,扩展至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马祖是赣南的一块瑰宝,以史为鉴,探索马祖禅的特点,以期对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提供若干启示。

一、马祖禅简述

马祖禅分为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思想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三句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与“平常心是道”。实践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禅修方式和传法方法上。

(一)禅法思想

第一,“即心即佛”。“即心即佛”是马祖禅的重要命题,也是马祖禅的基础和出发点,马祖多用此命题来接引和启发弟子。马祖认为,自心、佛性即是每个人的自家宝藏,本自具足,并且可以“使用自在”,无须也不应向外求觅,必须向内寻找自心,才能实现自我的解脱。[1]

第二,“非心非佛”。马祖之后,“即心即佛”说在禅门中广为传诵,成为禅宗修行的圭臬,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当“即心即佛”说破除了对外在的执著、对经典的执著之后,对“心”的执著,对“即心即佛”的执著却又产生了。马祖继承中国佛学融摄“空”“有”的转统,认为“空”和“有”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在“即心即佛”之后,又提出“非心非佛”思想。并将“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的关系概括为“有”与“空”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语言文导,既不可执著其“有”,亦不可执著其“无”,但有执著皆是妄见,应予以破除。[2]

第三,“平常心是道”。自慧能以来,禅门多继承了其“无相”禅法,使禅宗呈现出世俗化、日常化、生活化的特征,禅的修行也由前期的静坐观心发展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来。马祖继承和发挥了这种思想,在“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认为众生的扬眉瞬目、言谈举动,一切行住坐卧、日常生活皆是佛性的体现,从而将佛法生活化,将信众平民化,将修证劳动化。[3]

(二)禅法实践

马祖是禅学家,更是一位宗教实践家。他的禅学实践革新更好地体现了其禅法思想的创造,也是其禅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马祖的禅学实践包括禅修方式和传法方法两方面:在禅修方式上,马祖以“平常心是道”为出发点,继承并完善了慧能的“于念与无念”思想,强调了在日用间修行的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贯彻于实际的禅修当中,开始了“机缘问答”的形式。在传法方式上,除了使用语言明示的方法来开示、教化学徒以外,还革新式地大量使用其他各种灵活多样的传法方式“应物接机”,如暗示、隐喻、反谙、棒打、喝斥等,让对方脱离语言名相束缚与表象迷惑,从眼前随意拈来的日常事务中迅速领会禅的精神而达到彻悟。[4]

二、马祖禅特点

马祖的禅法思想与实践不仅修正与吸纳了从达摩至道信以来禅僧生存模式方面的成败得失,更为法嗣百丈怀海以后的丛林建设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马祖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适应社会,进一步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教关系

如何圆融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一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要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道安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到慧远坚持尊奉不敬王者的戒律要求,历代高僧大德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政权高于教权,历代政府皆要求僧团不能游离于政权的管辖之外,这就决定了中国佛教不能走印度僧团的弘法路线。马祖在传教弘法过程中,既保持自身经济独立的山林佛教本色,又与当朝政要保持关系融洽。马祖与地方官员和谐的关系为弘法创造了良好环境,据学者考证,马祖在江西传法期间,受到至少6任刺史、观察使不同程度的保护与支持[5]。有学者指出“自代宗以来,凡官于江西的官僚,几乎无不扶持道一禅系的发展……这是洪州宗得以迅速扩大,终于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6]

2.创新修行方式,为佛教烙上了深深的中国文化印记

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当时僧人大多奉守印度传来旧规,每日外出托钵乞食,行无定踪,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弘法工作难以展开,极大的限制了教化之功;同时,不事生产、乞讨自修的旧律不但不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而且引发众生的反感和当政者的警觉。从内部来说,隋唐时期,禅僧多寄居律寺,龃龉时生,且由于修持理念、行事方式多与旧制不合。因此,马祖率弟子别立禅居,广建丛林,专供禅僧修持,以禅堂为中心,其内不供佛像,唯树法堂。禅僧集居丛林,习禅之时,出坡劳作,垦荒耕地,自食自种,寓禅修于劳作之中;劳作归来,共住禅堂,参禅打坐,集体学修[7]。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给僧众带来了独立人格和自由自在的心理体验,农事劳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佛教一直以来的修行方式和精神取向,为佛教打上了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

3.首创清规安禅,为后世订立禅门规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丛林建设的意义在于禅居方式的调整与变革,而这种变革不仅仅涉及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涉及到僧团内部一系列制度的变更。马祖在丛林内部提出的如共同作务、上下平等、不劳不食等,在僧团建设中均有首创意义,这些制度是对印度佛教戒律和僧侣日常生活方式的重大突破与改造,也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自觉适应。马祖的这一丛林实践,既突破了佛教戒律制度中国化的困局,又奠定了后世禅宗“农禅合一”的修行法则,为其法嗣百丈怀海订立禅门清规、促进禅宗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融通三教思想,为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慧能、神会时代,禅宗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已经着手对印度大乘禅法予以改造,在禅宗中国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探索与贡献。马祖接续慧能思想,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佛法教理的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玄妙之术,使禅僧在思想上有所着落,修行上有方向。马祖对老庄思想进行融摄[8],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一看似矛盾又统一的理论教化弟子;提出“平常心是道”思想,把禅引向了世俗化、行为化,赋予寻常生活实践以新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最优秀的传统,至今也是中国佛教文化思想的精髓。经过马祖的阐发,使远渡重洋而来的印度禅具有了更多的“中国气质”——儒家的人本主义和道家的自然主义。正如胡适指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的禅, 盛行于陈隋之间, 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 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 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 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完全成立。” [9]

三、对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要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引导佛教界发挥主体作用,认真汲取历史经验,不断研究、总结、把握和遵循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普遍规律,避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做法和倾向,确保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真正拿出实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加强政治引领,确保佛教中国化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

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这是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首要政治原则,是佛教中国化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认同。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对佛教界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要内容,让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了解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阶段性奋斗目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坚持法治原则,增强法治意识。充分发挥党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广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宗教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三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彰显了时代精神,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0]佛教界应深入挖掘、阐释、弘扬教义教规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内容,引领广大信教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

积极支持佛教界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秉承政教共管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一是加强宗教思想建设。积极支持佛教团体、院校、场所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为佛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和信仰支持。二是加强人才建设。以申办江西佛学院赣南培训中心为契机,遵循宗教教职人员成长规律,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佛教教职人员能力与水平。加大对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培养造就一支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为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提供僧才保障。三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帮助指导佛教场所修订完善内部人员、财务、消防、档案等制度,研究总结推广场所负责人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教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制度等,清理各项制度中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狠抓制度执行,形成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思维、行为自觉。

3.加强团体建设,发挥其在推进佛教中国化中的主体作用

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公民的桥梁和纽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团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是加强佛协领导班子建设。指导佛协做好2021年换届工作,努力将佛协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可靠、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班子代表,确保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二是推进佛协规范化建设。指导佛协完善教职人员认定、财务管理、场所管理等制度,健全教职人员准入、惩戒、退出机制,把佛协建成宗教界内守法律、讲规矩的典范。发挥佛协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引导、约束作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三是修订完善佛协章程。指导佛协认真学习贯彻《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根据最新精神及时调整、修订、完善章程以体现中国化要求;不断提高佛协教务指导能力,提高联系、服务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能力,提升佛协在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四是广泛开展宗教中国化宣传教育。指导佛协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要求,拟定宣传学习计划,使中国化的要求和最新成果进入佛教团体、场所、院校,确保在讲经讲台上有声音,在佛教网站上有影像,在佛教刊物上有文字。

4.讲好赣南佛教故事,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大力挖掘赣南佛教中国化历史积淀,既为佛教中国化提供更坚实厚重的历史滋养,又为佛教中国化提供鲜活的地方经验。一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赣南历史上,既有六祖慧能在大瘐岭首次说法[11]和鉴真和尚虔州立坛受戒[12]的历史资源,也涌现了马祖道一及其法嗣百丈怀海、大珠慧海、西堂智藏等为佛教中国化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僧大德。要善于总结赣南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丰富和拓展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深度和广度。二是善于借鉴他山之石。在赣南强势本土文化影响之下,外来宗教积极调试自身以适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化路径:天主教方面,有祠堂与教堂一体、祖先与天主共奉的王母渡实践,也有教徒将祭祀祖先和敬拜天主并行不悖的太窝样本。基督教方面,有将客家文化融入教堂建筑元素,也有将赣南采茶调、客家山歌融入赞美诗等。要善于从其他宗教的中国化努力和实践中总结经验,为赣南佛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养分。三是积极支持赣南佛教界走出去。引导赣南佛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促进人文领域合作,参与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和不同信仰间的对话,同时,通过交流对话宣介党和政府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实际成果,宣传赣南老区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厚爱下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成就,发出赣南佛教界坚持走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坚定声音,展示更多佛教中国化最新成果

佛教中国化是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尊重宗教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坚持因势利导、综合施策、绵绵用力,才能行稳致远。只要我们咬住目标不放,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去干,以钉钉子的精神去抓,积跬步致千里,就一定能推动佛教中国化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1]高虹:洪州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13-17页。

[2]李国栋: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17-25页。

[3]张若铭: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22-26页。

[4]张文婧:论马祖道一禅法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13,30-35页。

[5]高虹:洪州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39-42页。

[6]杨曾文: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机锋峻峭禅宗风——首届马祖禅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2012,32页。

[7]释纯一:试论马祖道一禅师对中国佛教的建树[J],佛学研究,2002,157-158页。

[8]详见徐小跃:禅与老庄[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胡明:论禅宗史的纲领·胡适精品集(5)[M],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年版。

[10]甘肃省委统战部课题组:对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民族与宗教,2016年第1,7276页。

[11]()慧能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明刻本。

[12]()真人元开撰: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版。



[1]本文为2020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0912


中国佛教协会 江西佛教协会 赣州市委统战部 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