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禅寺
发布时间:2020-06-04 12:16

宝华禅寺

宝华禅寺原名龚公山、宝华禅院。位于赣县区田村镇东山村,与兴国县永丰乡李树下村接壤。距赣县区梅林镇53千米,距田村圩镇12千米。这里山深林密,清静幽雅,风景秀丽。昔有隐士龚毫遁迹于此。山主龚公名蜀字毫,号继承。由于他将山寺、田地都施舍马祖道一师徒建寺,为纪念他的功德,人们便将这座山称之为龚公山。后因寺内有“十宝”,明代又改为“宝华山”。

     

宝华禅寺11.jpg

赣县区宝华禅寺山门


据《赣县龚公山宝华古寺》载:该寺创建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马祖道一师南岳怀让,密受心印,自建阳(今属福建)佛迹岭迁至抚州西里山,初入赣邑栖水东佛日峰之岩(今马祖岩),“马祖始栖此山,一夕山鬼为筑垣。师曰,学道不至,乃为邪鬼所测,因此去,居龚公山。”(清同治《赣州府志》135页)“此峯岫间魑魅丛居,人莫敢近,犯之者灾衅立生。”马祖道一率弟子到了龚公山后,正欲寝息时,“有神衣紫玄冠致礼言:‘捨此地为清净梵场。’语终不见。自尔猛鸷毒螫,变心驯扰。沓贪背僧,即事廉让”。(见《宋高僧传》<道一传>221页)马祖与众弟子在此结茆开山,初始禅院建在下院的大营内,坐西向东。院门为麻条石门框,简陋的禅院,创立了马祖丛林,沿袭千载,法席颇盛。蔚然宗风大振,蜚声远扬。徒嗣众多,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如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五台邓隐峰、齐安国师、襄州庞蕴士、灵照女等一百三十九人,皆为入室弟子。讲经说法,所游无滞,随攝而化,乃致“郡守河东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禀。”(《宋高僧传》222页)唐大历八年(773),江西观察使兼洪州刺史路嗣恭邀请,马祖受聘前往洪州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弘法。唐贞元四年(788),马祖于建昌石门山(今靖安县)寺沐浴跏趺入灭。众请智藏(宁都县田埠人)继席开元寺。

     

宝华寺2.jpg
赣县区宝华禅寺全景


唐贞元七年(791),智藏又受众僧之请,由洪州钟陵开元寺回到龚公山,继主马祖法席,升座讲经说法,承传师教,课徒诲众。法灯长明,法筵大开,宗风大盛。正如马祖生前预言的那样:“子末的必兴于世。”时有湖北庞居士庞婆婆灵照女一家数人,再度投西堂智藏座下,咸明禅机。韩国新罗道义、洪陟、惠哲等亦先后投其座下参学,授得心印之后,回韩国创宗立派,将马祖之道风传及海东。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清同治《赣州府志》载,元和十二年<817>)四月八日西堂智藏归寂。春秋八十,夏腊五十五。会昌年间(841—846),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宝华寺和唐元和中建的马祖道一寿塔、大觉禅师大宝光塔碑被毁。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宝华禅寺修复,香火乃盛。

宋代,宝华禅寺曾一度中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觉显禅师任龚公山禅院住持,重立并书唐技《重建大宝光塔铭》,又书三祖镜智禅师《信心铭》。大春和尚始来龚公山禅院讲经说法,句句真谛,因此闻名遐迩。后任龚公山禅院方丈,开设戒坛。在西堂建造一幢楼房,供弟子参禅诵经,后来称其楼房为大春楼。龚公山禅院始改称为宝华禅院。宋末元初寺遭重创,宝华禅院在禅林中名声渐衰。

明代末年,宝华禅院已是殿宇倾颓,众僧寥落。此时,明代官府为护持寺院,叠颁布告,晓谕地方,均各刻碑,立石存照。明崇祯十六年(1643),巡抚林一柱启建梵宇,以居通忍、忍之徒超寤、超伊,各以经律文翰著,有方丈、戒坛、经阁,规制称盛。朝宗禅师来主持宝华禅寺,应验了宝华禅寺“方竹过街,祖师再来”的古谶语。当时宝华禅寺里的方竹,枝发茂盛,竹叶过街。朝宗禅师来到宝华禅寺担任住持,发挥了他的名人效应,寺庙开始中兴。翌年,先后建起了禅堂、逸老堂、厨房三栋建筑。法道崇隆,宗风丕振,宝华禅寺逐渐复兴,宝华禅院改为今寺名。

清康熙初年(1662年后),宝华禅寺又达到新的兴盛,并在赣州府城西门外设立了宝华禅寺下院——莲社庵。康熙三十八年(1699)寺又一次被毁,殿堂倒塌,寺产被卖,只留下玉石塔。道光十二年(1832),才将寺产赎回。同年,山寺移后数十丈于豁之窝,筑土砌石建筑中楹大雄宝殿。道光十五年(1835),封职钟崇阶倡捐千余金,迂建于寺之西偏,建前后三楹,俗称为上、中、下庵。而故址遂废,惟宝光塔独存。殿堂均为砖木结构,下庵为天王殿、中栋为大雄宝殿,上栋为地藏殿(原为诺诺殿)、大觉殿、观音殿、西堂禅楼(原为大春楼,为僧人坐禅练功的地方)。上、中、下栋间有马巷长廊拾阶而上。后来僧人把老、新殿堂分别称为上下庵。之后钟崇阶又尝赎僧田数百亩于寺,其后有戒律。约光绪三十一年(1905)祥慧和尚从广东来到宝华禅寺,赎买数处常住山田,旧业稍复振。宣统元年(1909),由光孝寺住持芳品法师兼任宝华禅寺监院。

民国9年(1920),明亮法师由赣州光孝寺入任宝华禅寺住持,修复山门。民国19年(1930)寺又遭战火,僧众星散。民国23年(1934)开始重建。抗日战争期间,赣州私立幼幼中学一度迁入寺中上课,从此宝华禅寺僧众寥落四散,香火中断失管。

新中国成立后,寺院香火曾一度维持。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颁布,宝华禅寺玉石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僧人被迫还俗,寺庙废弃,佛像砸毁,除大宝光塔和部分古碑古树及少数旧寺建筑尚存外,寺内十余座住持墓塔,如宋代觉显禅师塔、三祖镜智禅师塔,明代普同塔,清代朝宗通忍禅师塔、诺诺行导禅师塔、超寤禅师塔、亚庵禅师塔、明亮禅师等墓塔均被挖毁。1962年田村敬老院迁入寺内。

      

宝华寺3.jpg

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前后兴建现仍保留的宝华禅寺殿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寺惨遭毁坏,香火再度中断。1977年,赣州地区公路段的下放知青点和知青林场场部、田村农业中学先后驻扎在寺庙中。

1978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寺内的教产全部得到回归。1984年,当地群众发起募缘,购置法器,恢复宝华禅寺佛事活动。1985年,村民迎请兴国旸山龙华寺会长和尚来寺担任住持。重修大雄宝殿,重塑佛像,购置部分法器。1986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对宝华禅寺玉石塔进行维修,在玉石塔周围加筑了一道铁栅栏。1988年6月,赣县人民政府批准该寺正式对社会开放。同年,把原属寺院的房产和山林、农田0.34公顷归还寺内,由僧人管理。1993年7月,会昌法师继任住持。1998—2000年重建大春楼和马巷长廊。2001年4月15日举行了重建观音殿奠基法会,同年底殿宇竣工落成,新塑菩萨佛像70余尊。2003年12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在赣州视察时,对赣州市党政主要领导提出重修赣县宝华禅寺的建议。得到赣州市、赣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夕,对通往宝华禅寺的公路进行勘测修筑,并全部铺设水泥路面。2004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赣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证通,应赣县人民政府聘请为宝华禅寺住持,2005年7月10日又聘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该寺中兴导师。从此,宝华禅寺进入规划修建之中。根据新规划,宝华禅寺占地170多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殿堂,禅院、楼台、亭、阁等一应俱全。2006年8月,宝华禅寺被批准为省重点寺院。2007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2009年7月,一诚长老提议重建马祖道一禅师塔,并亲自为宝华禅寺题写“马祖道一禅师塔”七个大字。随后,天王殿、马祖道一禅师塔、大斋堂、山门等一一落成。千年古刹,复更兴盛。宝华禅寺的殿堂为砖木、砖混结构,山门后,分前、中、上、后四栋。最前方为牌坊,前刻“宝华禅寺”,后刻“护国佑民”。前栋为天王殿,左边为斋堂,中栋为大雄宝殿,大殿前两侧为钟鼓楼。上栋为地藏殿(原为诺诺殿)、大觉殿、观音殿、西堂禅楼(原为大春楼、僧人坐禅诵经活动的地方),后栋为马祖道一塔和茶楼。前、中、上、后栋间有佛教文化长廊拾级而上,整个寺院结构严整。2016年,寺院常住僧众12人,香火日盛,佛法宏兴。

 

宝华寺4.jpg 

          2011年10月31日,赣县区宝华禅寺举行大雄宝殿开光暨佛教梵呗祈福音乐会

 

宝华禅寺中原有“十宝”:大宝光塔(玉石塔)、千人锅、千人床、龙泉井、出木井、四方竹、千年柏、古银杏、古鼎钟、倒栽葱。2016年,仍存“七宝”即:玉石塔,出木井、四方竹、千年柏、古银杏、千人床、龙泉井。

       

宝华寺5.jpg
2006年8月,于奖仁先生捐赠赣县区宝华禅寺万年沉积阴沉古木雕刻成的弥勒大笑佛


弥勒大笑佛,也是宝华禅寺中的“一宝”。2006年8月中秋即望,由义捐人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岗上积镇于奖仁,心存感念,虔信佛理,携宗室亲友暨合家子息五服,向赣县田村镇宝华禅寺义捐赠的一尊来自海南省海口市万年沉积阴沉古木雕刻成的弥勒大笑佛。佛像重一万余斤,长3.56米,厚2.62米,高2.86米,由海南省海底打涝起来的阴沉古木,坚致沉密,历久不腐。特聘浙江雕刻名家专程赴琼雕制,依托海南荣胜工艺品有限公司海南工场组织施工,历时半年时间精心雕刻而成。佛像仪态祥和,妙相庄严,艺术超卓,为诸多观众称赞。


宝华寺6.jpg

宝华禅寺天王殿门楣上原挂着马祖大师创历朝祝釐选佛道场匾额 

 

宝华禅寺仍存的古碑、匾有:宋元丰二年(1079)寺住持觉显禅师立石并书的“信心铭碑”;明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都察院谕碑”,碑铭:“朝宗禅师飞锡入虔……,定每年四月初八为朝宗禅师说戒之期,凡僧俗诸人,自当谛听法言,尽洗俗障”;清顺治十三年(1656),赣县正堂黄里颁“按院优免明文碑”,立石于宝华禅寺门前左侧。碑文称:宝华禅寺为祝圣选佛道场,永免僧丁杂差,田粮准另立僧户,递年自纳;清顺治十七年(1660),赣县正堂杨文正再颁“奉按院优免明文碑”,立石於寺门前右侧,碑文云:嗣后凡遇杂差,不得暨派僧粮……尔居民人等不得觊觎寺田,本寺僧人亦当谨守祖庭,不得私将袈裟田地檀行典卖。如有此情,僧俗一体重究,决不轻贷;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赣县正堂戴煌颁“遵宪免派差文优杂丁碑记”。记云:原有袈裟田粮,从奉上宪暨前县详立僧户,正赋听僧自纳,优免杂派差役。清道光十五年(1835)赣县正堂胡相良颁“示护寺石碑”,碑云:议明併入光孝,批准勒石山门;清光绪二年(1876)乡进士拣选知县钟百顺为宝华禅寺书“禅宗”大字横匾,匾中并为自性大和尚立传,今存大雄宝殿。门楣上原挂着“选佛场”的匾额。

 


中国佛教协会 江西佛教协会 赣州市委统战部 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